|
导语: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喜庆的日子,故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又少不了饮酒。下面由酒小幺一一整理。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转眼到了重阳佳节。秋高气爽,菊桂飘香,稻谷金黄,正是一年好时节。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最大的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又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酒摄会建议大家常回家看看,就像古代文人墨客或家人亲友欢度节日,相约出游,品尝着散发浓浓药香的美酒,“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对句赋诗,赏菊猜谜,不仅能烘托气氛,抒发闲情,更能养生健体,延年益寿。酒品的种类与金秋时节的花卉密切相关,而最为普遍的,即为菊花酒、茱萸酒、桂花酒。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时节,菊花正盛,采撷黄菊或白菊,与糯米、酒曲等酿制而成菊花酒,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颐寿酒”。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由来已久。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在《饮酒》中云: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表达了对菊花酒的钟爱。他在《九日闲居》序言中还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由此可见,陶渊明更喜欢于重阳日品赏菊花酒。
南北朝时期梁简文帝萧纲作有《采菊篇》,其中有句: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描述的便是早晨提篮采菊酿酒的情景。
唐代文人雅士重阳饮菊花酒更盛。初唐诗人卢照邻在《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中吟道: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诗人和几个友人在远离故乡的异地过重阳节,登高饮酒,赋诗怀乡,菊花酒更有别样的风味。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有两首品菊花酒的诗篇,其中滋味各不相同。《重阳席上赋白菊》曰: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见,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茱萸是一味重要的中药,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祛邪,于是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制成香囊佩戴,也有人将其插在头上。
除了佩戴、簪插,茱萸还可制作茱萸酒,于重阳节品饮。夏历九月,气候初寒,制茱萸于酒,饮之可御寒、健身,俗传可“辟邪”。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今世人(于重阳节)以菊花、茱萸,浮子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由此看出,古人很早就有重阳节饮茱萸酒的风俗。
不过,作为当代人,能够购买到专业出品的成品酒比自己酿造更好,更合理。酒摄会的竹叶青露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图为酒摄会竹叶青酒
酒摄会竹叶青酒,以优质汾酒为基酒,配以砂仁、紫檀、陈皮、公丁香、零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药材,采用独特生产工艺加工而成。其酒基就是汾酒(白酒),清醇甜美的口感从唐、宋时期就被人们所肯定。更是开国伟人指定的第一次国宴用酒,并亲自题词。
竹叶青作为我国最古老的配制(药酒)的,并代代相传高度认可的地位,并非像现在“茅台咖啡”一样的资本刻意为之,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远的不说,单从民国至今,汾酒竹叶青酒、玫瑰汾酒、白玉汾酒这三款行销海内外,早已经成为国民酒。发展到现在,竹叶青算是其中佼佼者,玫瑰汾、白玉汾算是打辅助的。
酒摄会会员们,开篇说了很多重阳喝美酒(药酒)的习俗,但它们现代难以找到。所以要喝就喝竹叶青,竹叶青有“历史、传承、品质”,相信你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标准”。这就是酒摄会选酒的部分标准,所以酒摄会如何定义好酒?好的酒有历史,有传承,更有品质。
竹叶青酒健脾胃、助消化,活血益气,开胃醒神,人们不仅在中秋节常饮,也作为重阳佳节孝老敬亲的重要饮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举起杯、斟满酒,饮尽这乡愁,我们就会变成满目青山的少年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