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酒社惠罗胖 于 2023-8-8 01:51 编辑
导语:资本+互联网+酱酒,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贵酒股份强制经销入货,衡昌碰瓷茅台被罚,还有刚刚宣布梅西代言的赤水河。发掘一下不难发现,种种事件的背后似乎有“珍酒李渡”的影子,浓浓的资本运作的味道。
一、酱酒炒作何时休?
消费品市场怪现象,那就是茅台似乎自带魔法。不是说飞天茅台的魔力,而是酒之外的,凡炒作一下有茅台都不得了。比如含茅量”不超过2%的茅台冰淇淋,在各大平台上被炒至200多块钱/杯,超出官方售价4倍有余。
好了,一杯算不上酒的冰淇淋都有如此大的操作空间,那在酒的江湖不是更好玩?既然如此,资本大鳄怎么放得下这口肉肉。这几年,提及酱酒,人们比较普遍的一个看法是:热,很热,越来越热。
但是,在酱酒热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已经出现,那就是,资本纷纷入局之后,酱酒热过了头。就像之前大益茶对普洱的炒作一样,有人乐此不疲,有人担惊受怕。最后更有人因为市场崩盘被深度套牢甚至倾家荡产。如今,面对酱酒热,有人担心因为资本的过度炒作,会给酱酒市场带来一地鸡毛,比如李渡!
衡昌酒的的高溢价,3万一瓶的酒,说是金融产品不是酒一点不为过
酒小幺不得不说一句:大家一致看好,不一定是你的机会,很可能是风险!比如今年4月珍酒李渡成功在香港上市之前,作为已经是上市公司的华致酒业的创始人吴向东(关联企业还有金六福,珍酒等)便从李渡中突击分红15亿,现在袋袋平安。结合李渡上市即破发,很难说这不是一场资本的割韭菜行为。而那一众追棒“酱酒热”而加入李渡IPO的小投资者纷纷被套牢,他们在苦等的接盘侠,恐怕不会再出现。
李渡上市后,留给的是IPO参与的小股民一地鸡毛
资本大鳄的成功,不得不说是天真烂漫的韭菜们的悲歌。
二、拨开衡昌的迷雾,目标下一个李渡式IPO
人称“西南展王”的地产大鳄邓鸿,在2017年前后,决定踏足酱酒行业,成立环球佳酿作为投资平台,并对外宣称“只是想在退休后找个事干”,说老百姓话就是想有酒喝。真是这样子吗?
从邓鸿决定做酱酒开始,他的“合伙人”中就出现别人家想都不敢想的大佬,一位同样是地产大鳄融创的孙宏斌。为稳拿下一个酱酒IPO,也为表决心,后者投资了1919电商,一个酒类流通平台。至此,一个酒品牌,一个流通平台?酒友们似乎明白了什么?对,孙老板与邓老板的思路就是衡昌对标李渡,由1919对标华致,自始双方算是完成了初步的资本格局。
两人同时出身地产,而地产恰好因为种种因素,大部分企业可谓水深火热。不要忘记,恒大的天文数字债务怎么来?姚老板上热搜又是怎么回事。这一切,他们的共同点,玩地产,同时更玩金融,只是现在玩脱了。资本的故事,小老百姓怎么可能玩得过大鳄?同样酱酒甚至是酒企业的体量,在大鳄面前不算啥事,稍为加把火,烧出几个上市公司还是很轻松的。
三、酱酒炒作革了酒的命也革了渠道的命
吴向东、邓鸿、孙宏斌等人的做法其实也是那代部分“成功”者的缩影,用“大鳄”来形容更容易理解。大鳄的方式往往直接单—,表现就如互联网企业靠着爆发式巨资投入实现对竞争对手的降维打击,成为强势品牌,干掉对手,完成上市,然后收割市场。
上海贵酒,另一个酱酒江湖上的大鳄
面对真正专心做好酒的企业来说显然是一场灾难,而想喝好酒的消费者来说同样也是灾难。茅台镇还有少数坚持做好酒的企业,比如怀庄等民企,就是专注做酒。他们也是最后一波坚持做好酒的企业,因为他们除了酒之外别无选择,不像资本还可以换个玩法。
四、回归酒的本质的思考
还是最朴素的原理,酒好喝比什么都强!酒都是讲究传承与积累。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好好做酒,谁也搞不垮你的买卖。反过来,茅台尽管非议也有,但是它始终没有放弃”酒“本身,先做好酒,其他只是锦上添花。
酒摄会定位是好酒的搬运工,因此,从创立起就定位于“好酒”,通过公开的期货市场掌握一手好酒资源实现实惠价格,而“搬运工”(渠道建设)的调侃是因为酒摄会不从酒本身来赚钱,而是以酒为媒介建设更多的年轻态会员社群,让他们有一个轻松创业的机会,有创意同时有充分条件的,促进会员之间的项目落地。酒摄会真正让好酒成为“好酒”,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及远景。也是上一期文章说的酒摄会--年轻态商务社群建立的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