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葡萄酒--哲学家说:我喝,故我是
有争议的人物罗杰·斯克鲁顿(Roger Scruton)撰写了大量关于葡萄酒的历史,哲学和风格口味的文章。以他的独特观点将葡萄品鉴延伸到哲学、美学。他是什么人都说了什么?今天酒摄会作概括介绍。为什么了解这方面内容?这是因为酒摄会合伙企业是以美酒为用,美学为体,美思为本的价值观聚合型社群。我们欣赏的不仅是美酒,更是因“欣赏”而“思度”。罗杰·斯克鲁顿谈欣赏葡萄酒是从生理到心理体验提升的过程
罗杰·斯克鲁顿是一位专门研究康德及美学的英国哲学家,但他以创办右翼政治杂志《索尔兹伯里评论》而闻名,同时出版了他现在臭名昭著的《新左派的思想家》一书(再版为《傻瓜、欺诈和火药》(Fools, Frauds, and Firebrands),其中他批评了拉康、巴迪欧、齐泽克等人。无论你如何看待他的政治倾向,这些倾向本质上是伯克式的——远离我们今天看到的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斯克鲁顿的美学提供了思考的食粮。
他写了大量关于建筑和艺术的文章,但在讨论酒神巴克斯的饮料——葡萄酒时,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见解被曝光了。他对葡萄酒的看法可以用他的作品的标题来概括 - 我喝,故我是。对哲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笛卡尔名言“我思,故我在”的双关语。这句话的第一部分指的是斯克鲁顿与葡萄酒的有趣生活经历,以及他对葡萄酒的广泛了解。第二部分指的是他对葡萄酒的哲学见解。我们将依次查看每个。这一切首先了解笛卡尔探讨的哲学主题,它涉及到躯体和灵魂。他首先提出这个在后来被称为“身心关系”的问题,并搭建起基本的思考框架。所以斯克鲁顿也是在这个框架下。
一、我喝
斯克鲁顿在英国乡村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长大,几乎没有享受过什么乐趣。他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就是自制葡萄酒。斯克鲁顿描述了漫长的过程,以及该过程引起的味觉,触觉和气味的乐趣。很明显,这种感官体验给他留下了不少印记,因为他很快就对葡萄酒产生了终生的热爱。在前往剑桥的路上,斯克鲁顿讲述了他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追求葡萄酒爱好的经历。在他的作品《我喝酒,所以我是》中,他大学时代的故事被详细描述,他从业余葡萄酒品尝者到葡萄酒鉴赏家的进步变得更清晰。
斯克鲁顿在家中书房内
斯克鲁顿大部分时间都在欧洲度过,他在法国,西班牙和英国追求葡萄酒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冒险故事。他与其他酒爱好者(或他称之为巴克斯的祭司)的相遇很能说明问题,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很多信息。似乎在这些葡萄酒鉴赏家的指导下,斯克鲁顿在陶醉和醉酒之间建立了哲学上的区别。
古希腊及罗马时代,无数思想的碰撞都伴随着美酒的陶醉
他说,陶醉是一种愉悦的意识状态,而醉酒是一种更接近无意识的状态。葡萄酒旨在产生一种放松和自由流动的陶醉意识状态。常人可以通过观察来理解概念之间差异的,就像艺术家欣赏艺术作品一样,酒摄会前几篇关于中国山水画的欣赏入门,其中的“卧游”概念显然也主是属于陶醉。看看葡萄酒在西方文化及重要历史人物身上的地位,可以为这一说法提供一些支持,陶醉其中方可通神力。
图为酒摄会雷力士XO,有句:越欣赏越懂得欣赏,这也是一种需要层次的不断升级,仅仅想醉,一瓶二锅头足够,但好酒的存在是因为什么?
斯克鲁顿的过去无疑给了他发展葡萄酒哲学所需的可信度和知识深度。那么问题来了,他能做这样的事情吗?斯克鲁顿并不像今天的品酒培训班那样练习品酒,其中最主要的方向就是“漱口般啜并吐出”。他认为这种行为不仅是浪费,而且是毫无用处。吐出虽然是浪费,尤其是像波尔多五大庄的昂贵葡萄酒。
问题在于,他反对这样试品葡萄酒方式的意义是什么?斯克鲁顿认为:“啜饮和吐痰”的品酒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它将葡萄酒与葡萄园风土、创造它的酿酒师相分开。因此它与葡萄酒所携带的丰富文化传统脱节。这个想法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听起来很牵强,但它源于康德对罗杰·斯克鲁顿的影响。
酒摄会雷力士蓬皮杜夫人干白,这是一款“贵妇之酒”,比如大名鼎鼎的伊金也是同类品种,为什么要花巨大的精力去酿造?还有可能当年并无收成。一咕噜全做成普通酒不好么?还相当稳
斯克鲁顿美学作品的主要主题之一是想象力的自由发挥。通过将葡萄酒与酿酒文化传统分开,品酒时就无法发挥想象力的作用。简单来说,如果你喝勃艮第的葡萄酒却不知道它来自法国还是南美,又对法国的葡萄酒历史一无所知,你将无法理解法国酿酒师对自己精品葡萄酒的执着,也就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对滋养葡萄的“土壤”(不仅仅是土地,更重要的黑线葡萄酒形成的文化氛围)为什么如此重要。
从本质上讲,品酒不仅仅是感受葡萄酒液体穿过味蕾和喉咙,而是要品味葡萄酒所代表的传统。这点,酒摄会精英们不妨再回头看看斯克鲁顿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方法论决定不同的“信仰”组成,所以,“我喝”含义就更清晰明了。
页:
[1]